微鏡匠心 巧醫喉疾——喉顯微外科手術技術
時間:2025-02-14
來源:吉林省一汽總醫院
喉是連接上下呼吸道的重要器官,主要有呼吸、發音、吞咽等功能。由于其解剖結構的特殊性,喉部疾病的手術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音調改變甚至失聲等嚴重后果。吉林省一汽總醫院耳鼻咽喉科開展喉顯微鏡外科技術治療各種喉部疾病,可在治愈疾病的同時減小損傷,降低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概率。

典型病例:
中年男性患者,因聲音嘶啞8年、咽部異物感2年就診于我院耳鼻咽喉科。行纖維喉鏡檢查,提示巨大會厭囊腫伴左側聲帶息肉。入院后,耳鼻咽喉科韓宇丹主任手術團隊對該患者實施支撐喉鏡下聲帶息肉切除術、會厭囊腫切除術。同時解決了會厭囊腫及聲帶息肉問題。患者術后第二日即出院,術后一個月復查聲帶及會厭恢復良好,聲音嘶啞及咽部異物感癥狀消失。
會厭囊腫手術前后對比圖
聲帶息肉手術前后對比圖
什么是喉顯微外科手術
喉顯微外科手術技術是一種在喉鏡或內窺鏡的引導下,結合高清顯像系統及微型器械,通過微小切口或自然腔道進入喉部,利用激光、等離子、微動力系統等手段對病變部位進行切除、修復或重建的手術方法。目前,該技術已經成為喉部疾病外科治療的重要手段。
哪些患者適合喉顯微外科手術
聲帶息肉、聲帶小結等聲音嘶啞患者;
會厭囊腫等喉部良性腫瘤患者;
早期喉部惡性腫瘤患者等。
喉顯微外科手術技術優勢
相比于傳統喉部手術的大范圍切開和剝離,在喉顯微外科手術中,醫生可借助精密的顯像系統清晰地觀察到患者的喉部病變,實現精準定位和精確操作,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對喉部組織的副損傷,從而保全喉部發音、呼吸、吞咽等功能,降低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同時,患者術后疼痛程度較輕,如無意外情況,術后第二天即可出院,離院后即可恢復正常生活和工作。
喉顯微外科手術術后注意事項
患者術后需要遵醫囑禁聲一段時間,避免煙酒和刺激性食物以促進傷口的愈合和功能的恢復;
定期復查:患者需要定期進行喉鏡檢查,一般術后1個月復查,判斷恢復情況;
遵醫囑用藥:患者需要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抗生素等藥物預防感染。
在開展喉顯微外科手術的十余年間,我院耳鼻咽喉科已服務近千位患者,在為廣大患者解除病痛的同時,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耳鼻咽喉科全體醫護人員將秉承“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宗旨,為患者的健康保駕護航。
耳鼻咽喉科簡介
耳鼻咽喉科現有醫護人員18人,是吉林省新生兒聽力障礙市(州)級定點核查機構。耳鼻咽喉科目前具備國內外先進的診療設備,如鼻竇內窺鏡、電子鼻咽喉鏡、耳內鏡、支撐喉鏡及微創手術系統:耳鼻喉動力系統、低溫等離子射頻治療儀、呼吸睡眠監測儀;各項聽覺功能檢查設備,包括聽覺誘發電位儀,多頻探測音聲導抗,客觀聽覺測試平臺,耳聲發射儀,新生兒聽力篩查儀,耳鳴診斷治療儀,眼震電圖分析儀等。
耳鼻咽喉科門急診處理各種耳鼻咽喉科急癥及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斷治療,包括急、慢性中耳炎,梅尼埃病,耳石癥(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周圍性面神經麻痹,耳鳴耳聾;急、慢性鼻炎鼻竇炎,過敏性鼻炎,鼻出血;急、慢性咽喉炎、扁桃體炎,咽喉異物,咽喉反流性疾病及外傷等。
除對耳鼻咽喉科常見疾病的規范診治,科室持續開展多項學科特色微創技術,如鼻竇內窺鏡外科技術治療鼻中隔偏曲、慢性鼻炎-鼻竇炎、鼻息肉、真菌性鼻竇炎、鼻腔鼻竇良惡性腫瘤等鼻部疾病;喉顯微外科微創技術治療聲帶息肉、聲帶白斑、聲帶囊腫、會厭囊腫、咽喉部腫瘤等咽喉嗓音疾病;小兒及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OSAHS)的內外科綜合治療;以及低溫等離子技術在慢性鼻炎鼻甲肥大、扁桃體腺樣體切除、鼻腔鼻咽鼻竇腫瘤、喉部腫瘤治療中的廣泛應用。對于突發性耳聾、感音神經性耳聾、耳鳴等聽覺障礙以及眩暈疾病的診斷和治療亦有豐富的臨床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