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喉部惡性腫瘤早知道——窄帶成像技術在電子鼻咽喉鏡檢查中的應用
時間:2024-08-09
來源:吉林省一汽總醫院
近年來,鼻咽、咽喉部的惡性腫瘤呈逐年上升趨勢,但因其發病部位隱匿,早期癥狀比較輕微、無特異性,且部分患者對電子鼻咽喉鏡檢查抗拒等原因,使得部分此類患者疾病被發現時已錯過最佳治療時間,嚴重影響疾病的治療及患者預后,故此類疾病的早期篩查及診斷尤為重要。吉林省一汽總醫院耳鼻咽喉科將窄帶成像技術應用于電子鼻咽喉鏡技術十余年,可早期發現癌癥病灶并在鏡下完成初步診斷,是耳鼻咽喉疾病篩查及診斷的理想選擇之一。
什么是電子鼻咽喉鏡
電子鼻咽喉鏡是一種光學內窺鏡,通過光纖傳導光線將耳鼻咽喉部位的圖像傳輸到顯示屏上,通過清晰、直觀的影像來判斷耳鼻咽喉部的病變,是耳鼻咽喉科的常用基礎檢查和治療手段。
窄帶成像技術(NBI)在電子鼻咽喉鏡中的應用
窄帶成像技術可以將普通白光內鏡檢查過程中的紅、綠、藍三種波長光中的紅色光去掉,只保留綠色和藍色光并將綠光和藍光的波長范圍縮窄,使得照射光穿透的深度限定在組織的表層,通過光濾過技術觀察黏膜表面及黏膜下微血管,從而發現普通內鏡難以識別的病灶。同時,通過惡性腫瘤表面特有的微血管形態初步判斷病灶良惡性,在癌癥病灶的早期發現和早期診斷方面有獨特優勢。
什么時候需要進行電子鼻咽喉鏡檢查?
出現膿涕、鼻塞、鼻出血、聲音嘶啞、痰中帶血、進食嗆咳等癥狀時;疑似鼻腔咽喉異物、鼓膜穿孔、耳道異物、耳道挫傷時;舌根肥厚,面部發育畸形不能配合間接喉鏡檢查時;用于排除鼻咽喉隱匿病變或小腫瘤時;鼻咽喉部需要病理活檢時等。
技術優勢
1、敏感性高,安全性強。視野清晰,操作精準,最大限度地避免檢查造成副損傷的可能,同時,早期發現黏膜表面的微小隱匿病變,實現癌癥的早期篩查。
2、活檢陽性率高。該技術可在電子鼻咽喉鏡檢查發現可疑病變的同時,直接在鏡下對可疑病變進行篩查,觀察解剖結構、黏膜狀態是否異常,判斷是否有出血點、新生物或異物等,幫助醫生較準確地判斷病變的性質和范圍,提高活檢陽性率,降低漏診和誤診的可能性。
3、檢查時間短,舒適度高。電子鼻咽喉鏡是一種耐受度良好的檢查方式,檢查時醫生僅需通過麻醉藥物進行黏膜表面麻醉,即可將鏡頭通過鼻腔進入咽喉腔,患者痛苦小,整個檢查過程1分鐘左右即可完成。
聲帶白斑
聲帶惡性腫瘤(原位癌)
聲帶惡性腫瘤(浸潤癌)
窄帶成像應用于電子鼻咽喉鏡檢查中,能夠為耳鼻咽喉腫瘤的篩查及早期發現提供技術保障,為患者減輕身心痛苦。吉林省一汽總醫院耳鼻咽喉科在開展該項技術以來的十余年間,已累計為數千名患者進行該項檢查,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耳鼻咽喉科全體醫護人員愿竭誠為廣大患者服務。
耳鼻咽喉科簡介
耳鼻咽喉科現有醫護人員16人,是吉林省新生兒聽力障礙市(州)級定點核查機構。耳鼻咽喉科目前具備國內外先進的診療設備,如各專業內鏡系統-鼻竇內窺鏡、電子鼻咽喉鏡、耳內鏡、支撐喉鏡及微創手術系統:耳鼻喉動力系統、低溫等離子射頻治療儀、呼吸睡眠監測儀;各項聽覺功能檢查設備,包括聽覺誘發電位儀,多頻探測音聲導抗,客觀聽覺測試平臺,耳聲發射儀,新生兒聽力篩查儀,耳鳴診斷治療儀,眼震電圖分析儀等。
耳鼻咽喉科門急診處理各種耳鼻咽喉科急癥及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斷治療,包括急、慢性中耳炎,梅尼埃病,耳石癥(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周圍性面神經麻痹,耳鳴耳聾;急、慢性鼻炎鼻竇炎,過敏性鼻炎,鼻出血;急、慢性咽喉炎、扁桃體炎,咽喉異物,咽喉反流性疾病及外傷等。
除對耳鼻咽喉科常見疾病的規范診治,科室持續開展多種學科特色微創技術,如鼻竇內窺鏡技術應用于鼻中隔偏曲、慢性鼻炎-鼻竇炎、鼻息肉、真菌性鼻竇炎、鼻腔鼻竇良惡性腫瘤等鼻部疾病的外科治療;喉顯微外科技術應用于聲帶息肉、聲帶白斑、聲帶囊腫、會厭囊腫、咽喉部腫瘤等咽喉嗓音疾病的微創治療;小兒及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OSAHS)的內外科綜合治療;以及低溫等離子技術在慢性鼻炎鼻甲肥大、扁桃體腺樣體切除、鼻腔鼻咽鼻竇腫瘤、喉部腫瘤治療中的廣泛應用。對于突發性耳聾、感音神經性耳聾、耳鳴等聽覺障礙以及眩暈疾病的診斷和治療亦有豐富的臨床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