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心協力 共同防止抗微生物藥物耐藥性——關注世界提高抗微生物藥物認識周
時間:2023-11-24
來源:吉林省一汽總醫院
每年11月的第3周是世界提高抗微生物藥物認識周,今年的主題是“齊心協力,共同防止抗微生物藥物耐藥性。”2015年,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共同召開會議,將每年11月的第三周定為“世界提高抗微生物藥物認識周”,呼吁人們積極應對微生物耐藥帶來的挑戰,提高社會公眾對耐藥的認知水平,遏制微生物耐藥發展與蔓延。
一、什么是抗微生物藥物?是不是就是消炎藥?
抗微生物藥物是指可以通過殺滅或抑制微生物生長或繁殖以治療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性疾病的藥物,包括抗細菌藥物、抗真菌藥物、抗病毒藥物及抗寄生蟲藥物等。消炎藥是指消除炎癥的藥物,而抗微生物藥物針對的是引起炎癥的微生物,但并不是所有炎癥都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可見抗微生物藥≠消炎藥。抗微生物藥物不能濫用,應嚴格遵從醫囑,否則可能適得其反。舉個例子,一般情況下,感冒并不一定需要吃抗菌藥物,因為大多數感冒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而抗菌藥物名字中帶有“西林”或“頭孢”的抗菌藥物僅適用于由細菌和部分微生物引起的炎癥,對病毒、流感等疾病無效。感冒后吃這些藥物不但不能治病,反而可能對身體產生損害。
二、什么是抗微生物藥物耐藥性?有什么危害?
眾所周知,有些致病的微生物是人類感染性疾病的“罪魁禍首”,隨著人類大量、廣泛地使用抗微生物藥物,致病微生物也在不斷地尋找繁殖和傳播的出路。當這些微生物隨著時間推移或環境變化而發生改變,不再對藥物產生反應時,就出現了抗微生物藥物耐藥性。感染將變得更難治療,重癥疾病和死亡的風險將不斷增加。耐藥性的產生會使被感染的患者面臨更復雜的治療問題,如住院時間延長、醫療費用增加和病死率升高等。微生物耐藥性還可能導致多種無藥可治的多重耐藥菌的出現,造成傳染病疫情,嚴重威脅人類健康與安全。
三、我們應該怎么做?
了解抗微生物藥物,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藥物,預防抗微生物藥物出現耐藥是我們每一位公民的責任和義務。首先,我們要拒絕濫用抗微生物藥物。在選擇服用抗微生物藥物時,務必向醫務工作者尋求建議,他們才能提供最合理最科學的用藥方案,各種處方藥需憑醫生的處方購買和使用,不要通過各種不正當途徑自行購買。其次,足量、足療程應用抗微生物藥物。即使病情好轉,也要遵醫囑服藥,不要擅自停藥,更不要把剩余的藥物分享給他人。最后,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降低微生物感染的風險,注意手部衛生,經常開窗通風,加強體育鍛煉,增強機體對微生物的抵抗力。